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

寫給害怕蛻變的你 - an article of mine published in "KAIROS 大學誌 2014 年 8 月創刊號"




Why, you may take the most gallant sailor, the most intrepid airman or the most audacious soldier, put them at a table together–what do you get? The sum of their fears.
或許你可將最勇敢的水手,無畏的飛行員,或大膽的士兵齊聚一堂─但你得到些什麼呢?他們心中恐懼的總和。Winston Churchill 溫斯頓.邱吉爾
在過去半年,我已分別在朋友的婚禮、學生的畢業典禮、教育單位的刊物等場合多次引用上述這幾句話。並不是我特別喜歡英國前首相邱吉爾,而是他的這幾句話實在太真實、太震撼,著實就是我每次面對人生重大關卡的心情寫照。而且不論關卡的性質是喜是悲,「恐懼」從不缺席。我相信這也是許多讀者的人生經驗。
面對道路問題,「恐懼」常使我們做出逃避或焦慮的反應。雖師長們常教導我們要勇於面對問題,然而真實的狀況是:當我們正視前途的困難和挑戰,我們依然恐懼,而且經常把恐懼放大。因為,我們都不想得到恐懼的產物─「失敗」。雖說「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」,好似面對道路的抉擇時,只要有所準備,就能成功;然而,「要怎麼準備」本身就是另一個大問題!不知道怎麼準備,也很容易令人心生焦慮。
在本期的《大學誌》,我們很高興收錄到幾位畢業生的真誠分享,使我們得知恐懼和徬徨雖曾盤據他們的心,然而或因友誼的溫暖,或因接觸需要幫助的人群,甚或劫後重生的頓悟,致使他們願意在心中挪出空位,讓「非屬恐懼的感覺」稍佔一席之地。令人驚喜的是,當恐懼不再客滿,因著友誼或頓悟所產生的化學變化,竟是面對人生所需要的那份勇氣,這也是四位畢業生「蛻變」所需的關鍵能量。
例如曾為大學聯考榜首的厚瑄,因著學姊、室友無條件的關懷,讓她由爭競的枷鎖釋懷,不再以追求好成績、高成就為安全感的依歸,變為樂於助人的醫學系高材生,並立志成為醫病醫心的「全人關懷醫師」。而經歷過生死一瞬間的孟萱,大二那一場「幸運的」大車禍,著實地讓她以更積極且真誠的態度面對人生;原本在外交系看似平常的實習機會,在「重生」後的孟萱的眼光中,都是值得全力以赴的良機。原本生活富足的和謙,因著暑期參與服事四川和印度的貧童,使得他燃起關懷弱勢民眾的心志,並期待將來能扮演橋樑,引進更多的企業資源來幫助貧窮人的需要。類似的心路歷程也發生在剛從護理系畢業的莉婷的生命中:大學時期因著學校老師不期而遇的呼召,或更貼切的說應是「招呼」,加入了山地服務隊,目睹偏遠地區原住民的貧窮和需要,因此她在畢業後毅然地捨棄離家只有五分鐘車程的都會醫學中心,而以台東原住民部落為服務地區的首選。
當我讀完這四位畢業生的故事,很自然地回想起大學住在台大對面的信義學舍的時光:不知道有多少次在禱告室,或在陽台的晒衣場和幾位舍友深聊至深夜,那怕只是談論風花雪月,或是微不足道的得意和失意,甚或是難以啟齒、盤踞心靈深處的幽暗,我都帶著溫暖的心情返回寢室,相信一覺醒來後的明天會更好。因為,我深知在人生的旅途雖有恐慌,但我並不孤單。不論是禱告室外的街燈,或是由陽台遠眺台大校園的稀疏微光,二十幾年後在腦海中仍帶有溫度,在心房中仍保有溫暖。相信只要給那份溫暖的盼望留一席之地,恐懼必然不能一直高朋滿座。
主視覺|www.flickr.com/photos/wonderferret      張俊哲照片|張俊哲提供

沒有留言: